堂吉诃德的宝剑

我问孱孱的溪水,你从哪里来?
我问璀灿的繁星,你从哪里来?
踏着跤洁的月色,
漫步在寂静的小树林里,
我俯身问遍地的野花,你们又是从哪里来?
只有微风如梦般呓语。

背上堂吉诃德的宝剑,
我脚踏着七彩云,
趟过历史的长河,
再穿越马孔多古镇,
一路追溯你们的蛛丝马迹。

看无垠的大漠里,落日染红天际,
听幽深的峡谷中,泉水细语,
广袤的平原上,忽见硝烟四起,
只听得战鼓急鸣,惊马瑟瑟,
却是一代英雄楚霸王
挥泪别虞姬。

还有独行的夜归人,
和檐上轻走的黑猫。
冰天雪地里狩猎的父子,
枪口正瞄准惊恐的兔子,
提篮上坟的妇人,
扬手把米酒撒向大地。

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
耗时七七四十九年,
千万里,我追寻到这里。

答案是什么?
又梦见堂吉诃德的宝剑。

死在小说里

王朔是流氓,这毫无疑问,所以他绝对不是我的偶像。

这些所谓的作家们,个个都是冷血独裁者,因为他们对自己小说里的人物一点也不怜惜。例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里的那个可怜鬼,偏偏喜欢半夜起来去跳水,只听到闷声一响,早晨就看到一摊脑浆混合了凝固了的黑血在干涸了的游泳池底。如果把长方形的游泳池想象成一面日本国旗的话,那这摊红色刚好是中间那个大红点,当然你也可以把游泳池想象成一块卫生巾,那这摊沾着脑浆的红褐色的东西,足以证明这次的月经来势凶猛。

问题是,需要让他们死的这么惨吗?真的需要吗?

古往今来,自杀的方式不断演变。最早古代人喜欢抹脖子,用锋利的刀子,手腕轻轻的一转,头优雅的一扭,便倒地而亡。到后来流行上吊,要准备一些工具,稍微麻烦了一些,姿势也不是那么优雅,还要小心挂绳子在梁上,最后脚一踢凳子,意志薄弱者免不了呲牙咧嘴挣扎一番,气绝之后的死相也是相当面目狰狞。

现代人居住的房屋,屋顶不再有梁,因此上吊就不是那么适用,当然,总会有那么几个怀旧的人士,例如顾城之流,喜欢死前再怀旧一把,非要找棵树上吊死,但是这是极个别的情况。

再进入到近代社会以后,人们选择自杀的方式如雨后春笋,花样种类大大增加,例如可以吃不同品牌的安眠药,可以根据喜好跳河或跳海,还可以卧轨或者撞车,喜欢射击的朋友也可以用手枪瞄准太阳穴,最后一次扣动扳机等等。

可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还是钟爱跳楼。楼层的高度选择也很有讲究,一般以7层楼以上11层楼以下为宜。7层楼以上可以保证摔下来必死无疑,有效的防止了摔不死却摔断胳膊和腿,痛苦个半死的情况发生。11楼以下则可以避免掉到楼底的时间过长。凭过往的经验,好些人盲目追求高度,选择从几十层高的楼跳下来,结果半响还没有摔倒楼底,掉到一半高度的时候突然不想死了,求生的欲望大过求死的欲望,于是拼命挣扎,过了几秒钟,等快要掉到底层了,才明白自己这次必死无疑,往往在摔死之前,就已经绝望个半死了。因此,为了避免这种让人难过的死法,选择7到11层高的楼是关键。台湾企业家深得此道,在全世界开了无数7-11连锁店,就是要大声呼吁和告诫人们,楼层的选择一定要慎重。

这里,一个著名的失败的例子是张国荣,他选择从文华酒店16楼跳下,这个不明智的选择很可能导致他在掉到楼底摔死之前已经绝望而死。

除了跳楼,卧轨也是现代人所喜爱的一个选择。不过卧轨就比较麻烦,好多小城市根本没有铁路通过,加上万一碰上火车晚点,在冰冷的铁轨上躺一会,估计还没给火车轧死,就要先感冒伤风鼻塞流鼻涕打喷嚏,要赶紧回去吃了九九感冒灵再回来。即使如此,著名的诗人海子还是选择了卧轨,并且成功自杀,这显示了诗人不仅具有很好的文学素养,还有着非凡的毅力。

这么多死法,到底哪一种最好,要因人而定,因地制宜才行。也许你觉得活着很辛苦,可是想死也不容易。尤其是小说里的人物,碰到王朔这样的流氓作者,那是最不幸的。他让你活在压抑的世界里,最后让你痛苦不体面的死去。

这些死去的人,不知道是否会成群结队的到处游荡,包围了安排他们死去的作者,一起指指点点,稍微的抱怨一下?